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吴跃农 || 镇湖绣娘针针丝线映现吴文化精神

 二维码 3260
发表时间:2020-11-28 19:49作者:吴跃农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镇湖绣娘针针丝线映现吴文化精神

——《绣娘的春天》赏析感悟

(代跋)


吴跃农


我读这部报告文学,沉浸惊喜于作家韩树俊先生诗样的抒情笔调、刺绣一样的锦色层次感构造的以镇湖苏绣为经、古往今来为纬编织五色斑斓的生活创造苏绣、苏绣创造世界的各种绚丽场景之中,可谓是流连忘返,目不暇接,兴奋不已。韩树俊先生有着驾驭这种贯古通今专业题材的大格局,也有深入人物事件的敏锐分寸和鞭辟入里、洞幽入微。

通读这部报告文学,我中断了许多手中急办的事,不忍释手,与其说是在感受苏绣之美,感受姚建萍、邹英姿、姚惠芬、卢福英、梁雪芳、蔡梅英、王丽华、朱寿珍等绣娘之美和聪慧,倒不如说更有一种激荡的情感力量在充沛着,有一种哲思的智慧在充盈着、升华着,让人神情专注,情理交融,仿佛时时在与吴文化精神进行着一场深刻澎湃的内心对话。


一、镇湖之水和吴文化灵魂

作者的笔墨是一幅幅苏绣,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展现镇湖绣娘苏绣之精、之细、之美,在我看来,这个美的意蕴,恰是在密密针线中勾勒、剌绣出的镇湖之水、苏绣与吴文化的因缘关系,是吴文化精神。

吴文化的第一要义、或者说灵魂是水,水与苏绣有着深刻的地理文化生命哲学关系。

镇湖所在的吴文化区域一直发挥着江苏的文化中心作用。吴地即苏州为中心的吴侬软语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南岸和太湖流域,境内降水丰沛,四季分明。境内除了三万六千顷的太湖,还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湖泊纵横密布,“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山水富饶,特产丰盈,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丝线,仿佛就是水流;绣娘,亦似船娘。水,历来是吴地,也是镇湖的经济命脉,更是吴地、镇湖的文化命脉。从古文字解析来看,“吴”本身就是指水生鱼类动物,“吴”天生是与水相关联的。吴地之水、镇湖之水是包容天下之水,内连河湖,外接江海,是通山外之山、联水外之水的。吴文化、镇湖苏绣得水之天时地利,因水而生,依水而成,灵秀,流畅,富有创造性,富有包容性,可以这样说,水文化是吴文化、镇湖苏绣的灵魂。

伍子胥治水建城,苏州城因水而兴。

吴文化核心地苏州是国内和世界上现存最为古老的城市之一。苏州市地域中,水域面积占42%,3.6万顷的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三分之二在苏州辖区内,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从北面呈半弧形拱围苏州,东奔大海。我国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绾结了苏州古城,南接钱塘江。长江、太湖和京杭运河丰沛的、清澈的水哺养了苏州,为苏州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水在城中,城在水里”“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苏州创造了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

从远古“荆蛮之邦”到人文荟萃的“人间天堂”,镇湖苏绣及现今的高新区特色苏绣产业等,还是得益于丰盈清澈、生命力源源不息的水之浸润,水是苏州、镇湖,是吴文化区域民众不可缺少的物质与精神元素,造就了吴文化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镇湖及吴地自古就是商船云集,商埠繁荣。

水深刻影响了吴文化区域民众的集体性格、生活习惯和文化形态,培育了苏南地区民众温良、平和、安祥、达观、儒雅的外柔内韧性格,亦如镇湖苏绣艺术展现的内在人文品格。镇湖及吴地由此创造了极富人文特色和水乡诗情的吴文化,吴文化核心地苏州成为举世闻名的锦绣江南水乡、苏绣之乡。


二、镇湖映现的吴文化精神

一部镇湖史,恰是吴文化精神史。

吴文化是中华文化主流文化之一,是影响、推动江苏经济社会和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吴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吴地史前文化,又称“先吴文化”。

吴文化的奠基和最初形成,源于泰伯、仲雍的“奔吴”。吴文化经过长期的文化融合和工商经济发展,覆盖了苏锡常、沪宁杭为代表的风花雪月、鱼米菱歌的苏南、江南水乡和长三角地区,也直接影响了长江以北的南通、扬州、泰州等紧邻区域。吴文化有独特的精神特质,有着鲜明的创新品格——尚德尊教、稳健务实、包容开放、敢为天下先。

吴文化核心地,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即今天的苏州,以吴方言,即苏白为语言文化特征。吴文化以紧靠太湖的苏、锡、常地区为核心地带,与浙、沪部分区域交叠,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直接影响和辐射。吴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洞庭商帮和近代苏商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当代新苏商和苏州民营经济、苏州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发展。

吴文化精神的本质是工商文化。

而这些,也在这部报告文学的丝丝线线中纤毫毕现——

明清时间镇湖就有了绣品市场交易,当时还应运而生一批“背包客”,绣庄佣人背包“放生活”,吴语里将“活儿”叫做“生活”,“放生活”就是发放绣件,“做生活”就是做刺绣。中国刺绣传承数千年后,在明清两代达到顶峰,清代苏州城里还专设织造府,今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址即清织造府旧址。历史上镇湖绣娘的绣品当然不一定是直接往织造府送的,镇湖绣娘的绣品更多是城里各家绣庄收的。但是织造府每年进贡皇宫如此众多的绣品,不少就收自各家绣庄,很难说没有镇湖绣娘的绣品进皇宫。

镇湖,让苏州刺绣薪火相传。这条街上的每一家绣庄,这个小镇的每一位绣娘,差不多都是家族、家庭刺绣手艺的传承。母女相传、婆媳相承、姑嫂结对、姊妹同绣……一代一代绵延千年、衍生百年。

吴文化从某种意义说属于工商文化,是苏商文化。吴文化精神与苏商文化精神一致。吴文化与苏商发展是血乳脐带关系。吴文化核心地苏州烟波浩渺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崛起了洞庭商帮,洞庭商帮为代表的苏商有着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苏州是吴文化的核心地,苏州是苏商诞生地、崛起地,更是当代新苏商重镇,苏州代表了吴文化的精髓,反映了吴文化的本质特征,体现了苏商文化精神。

自隋唐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后,吴地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富庶的地区,也是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苏商趋于活跃,渐渐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吴文化核心地洞庭商帮为代表的苏商在明清崛起,苏州及吴地的实业和海内外商贸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吴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吴文化孕育了吴地“工商皆本”的务实重商思想,催生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近代洞庭商帮得风气之先,适时应变,包容融通,全面进入上海金融业,吴文化核心地苏州及苏南、包括南通等区域,成为近代中国出国留学、举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基地。由此,在苏、锡、常和南通以及周边浙、沪地区,率先开展近代工业化,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崛起地。

吴文化“工商皆本”的务实重商思想使吴地即使在“文革”期间,也能融通开放,积极从事工商业,包括镇湖在内,通过社办工业,在那个特殊年代圆通善变,推动商品经济面向全国开放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又大力举办乡镇企业,吴地人经商的足迹遍于全国,抒写了“四千四万”精神,为吴地工商文化增添了新内容,传承和发展着吴文化的工商文化精神。

坚持务实重商,吴文化具有强盛生命力。吴文化显示了先进性、扩散性和强大影响力。一如这部报告文学描述的,苏绣不只是镇湖的、苏州的,更是世界的,面向着全世界润物细无声、如水之柔且坚地辐射其艺术审美、创造力量和积极昂扬的生活价值观,使世界为之折服、艳羡。吴文化推动苏南迈开踏实、坚实的发展步伐,引领苏南及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更是激发了苏南的创新与发展,使苏南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种务实重商的精神,完全体现在苏州“双强驱动”的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双优格局之中,特别是政府的产业导向和服务,营造了举世瞩目的苏州营商良好环境。

苏州市人民政府一贯大力扶持、支持地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开发。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高新区,都给镇湖刺绣的发展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政策优惠。

度假区(镇湖街道)发挥地方统筹,通过平台建设和产业扶持,做好刺绣人才的培育和推优,做好刺绣文化的宣传推介,为刺绣文化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作为苏绣发源地之一的镇湖,是著名的“中国刺绣艺术之乡”,苏州高新区大力发展苏绣文化产业,形成全国最为著名的刺绣制作中心和销售集散地。2017年,苏绣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镇湖刺绣一条街现象的出现,凝聚了苏州市、高新区、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的规划、引领、组织、指导。如今的苏绣小镇秉承“产、城、人、文、智”五位一体理念,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夯实产业基础,完善服务配套,吸引大师集群、人才集聚,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本书,我们也能够看到,镇湖及吴文化区域,工商文化、苏商文化长期处于较明显的文化主导地位,务实重商、“趋利”追求个人劳动的充分创造性和社会全面均衡发展以及义利兼顾的社会文化集体心理,形成吴文化的唯实精神和稳健风格,使人们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务实、精明、认真和争先的特征。

三、通过绣娘的创造,全面感受吴文化精神

吴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文化精神特质。

吴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构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江苏文化的重要源头,吴文化对江苏文明发展进程的各派相邻文化胸怀化育、相承相继、演进推进,既体现了江苏文化的共性,又表现出自己独特文化特质和品格。

吴文化精神的主要特征,与苏商文化和苏商文化作风有着极为深切的关联,吴文化精神和苏商文化精神,都是基于水文化的天时地利人和基础,都看重水乡柔情,都外柔内坚,都稳健务实,注重细节,讲究精细,都崇尚实业,重视教化,尊师重才。吴文化和苏商文化的精神是一致的——务实重商、尚德崇文、兼容开放、勇于创新。

而在绣娘的丝线中,我们同样感受到吴文化精神的主要特征。

(一)兼容并蓄、融通开放

姚惠芬指导下的绣娘团队,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用的针法又重新捡起来,用到创作当中。中国刺绣发展到现在,有很多的针法慢慢地在被遗忘、被淡化。很多的刺绣创作者都着重题材方面的选择,而把针法弱化了。这次威尼斯双年展的创作,把针法的运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进入了当代艺术的领域。这幅作品同样凝聚了当今绣娘们的呼吸

让刺绣与更多的艺术门类组合搭配。张黎星和张文海创作的歌颂逆行的消防勇士《逆行者》,用的材质有丝线、木屑、纸板等,更为逼真地表现了火海的质感,艺术手法则将国画、刺绣与粘贴相结合。他们俩合作表现奋战斗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抗疫作品,在题材与用材上,与《逆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丝丝绣线,带我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魏晋时代的风流古朴;秦皇汉武的大气磅礴;隋唐盛世的百业兴旺,楼兰古国的神秘悠远;明清遗韵的精致秀美……在刺绣的世界里,我看到许多美好的风景,于是我想把她们用感恩的心一一的绣出来。”也许,邹英姿的艺术真谛得益于一颗感恩的心,她的艺术之路才越走越宽广,她的艺术声誉也越播越远。

兼容并蓄、融通开放贯穿于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吴文化在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成果与吴地地域特点相融合,兼收并蓄周文化、楚文化、齐文化,将西方文化中诸多积极因素融合进来,通过克服和纠正自身的局限和缺失,不断完善自身,发展壮大并创造了古代灿烂的农耕文明,催生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促进了吴地乃至江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引进来,走出去”鲜明特色,这是吴文化兼容并蓄、融通开放的始终不渝的积极姿态。唐时鉴真东渡,明时郑和下西洋,分别从吴地苏州张家港鹿苑和太仓浏家港出发,丝绸之路通过大运河也从苏州真正启程。明清之际,苏州的海外贸易已经很发达,苏州的丝绸、茶叶遍及天下,同时,苏州的丝织业培育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到近代,吴文化在孕育海派文化之后,又深受新生的海派文化影响,主动兼容并蓄海派文化,对“欧风美雨”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融通开放,较充分地汲纳进来。由此,吴文化顺应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潮流,开启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吴地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吴地苏州走向上海的洋务、金融业和吴地无锡、常州及南通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业绩举世瞩目。仅无锡,就涌现了“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荣宗敬、荣德生,“丝茧大王”薛寿萱,“电池大王”和“玩具大王”丁熊照等一批著名民族工商业者,也使吴地无锡以工商业闻名于世,拥有“小上海”之称。

吴文化兼容并蓄、融通开放的精神特质,对于苏南积极吸取外来文化,发展民族工商业起到了巨大作用,对加快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一如镇湖的苏绣艺术和产业,吴文化以更加兼容并蓄、融通开放的文化襟怀,将独出心机的潜心创造辐射出去,将新的时代精神汲纳进来,吴文化核心地苏州及苏南成为中国最具开放性、创造性光芒的区域。

吴文化在时代变迁时既坚持主体性,又善于接受外来文化精华,不消融主体,又不固步自封,从不动摇对多元文化的吸纳化育生成的积极态度,从不犹豫通过湖河江海相通走向天下。吴文化一向注重摆脱狭隘视域和地域羁绊,克服自我陶醉的任何可能,战胜或许会有的优越自负不良心态,低调自省,勤勉自励,自我鞭策,放实位置,以更为开放广揽、更为兼容融通的博大胸怀和恢宏气度,来不断推进文化整合,不断促进江苏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二)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传统的刺绣用在帽顶花、帐沿、鞋头花、百子衣褶,被面、戏服、旗袍、靠垫等上面,如今把刺绣用到时装上,在飘逸宽松的时装上绣上花,让刺绣元素融入时装,让时装带上刺绣走上大街,这是刺绣艺术展示时空的一次飞跃!

苏绣《宇宙星空系列》,古老手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陈英华用手中的一针一线,运用40多种色彩,通过改良的乱针绣针法细腻地表现了星系的自然现象,将浩瀚宇宙星空、狮子座流星雨、极光等进行完美呈现,或朦胧唯美,或深邃广袤,或撼人心魄。

纸巾柔韧,苏绣精细,二者的结合既传承了苏绣的刺绣手法,也突破了苏绣仅在布织物上的刺绣工艺。张雪尝试着以纸巾为底绣制作品,成为刺绣的一种新品。

2015年12月7日。姚建萍《丝绸之路》系列作品中的一幅《丝绸之路——满载而归》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该系列作品的主题为展现丝绸之路两千余年的传承和延伸,同时蕴含对新丝绸之路的憧憬和期待。如此大型刺绣艺术品是当代中国刺绣界的第一次,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第一次。

敢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软糯其外,坚强其内,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之中,吴文化总是以勤劳和智慧,只争朝夕,表现出大步迈向前方的虎虎冲劲。

改革开放后吴文化区域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对乡镇企业进行两次改制,实现民营化,使吴地在体制创新中获得巨大的暴发力,成为江苏和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地,继续有力地推动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史无前例的发展壮举。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吴地文化精神现象叠现,出现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出现了“不等不靠、埋头苦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昆山之路”和“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昆山精神,出现了“亲商、安商、富商”的园区经验和“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精神,出现了江阴“敢攀登,创一流”的精神及“江阴华西精神”等新的精神现象,表现了吴文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鲜明特征,体现出强烈的追求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创造创新精神,这是一种在面临挑战和机遇时勇于进取、奋发有大作为的积极创新精神,也是苏商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吴文化历来自我反省,自加压力,从不满足,从不放松,以外柔融合人际,融通八方,以内心的无比刚韧爆发力量,爆燃激情,超越他人和自我超越,突破他人和自我突破,始终坚持向前,敢为人先,勇于抢先一步,勇于跨越艰险,勇于超越冲前。

(三)开拓勤奋、聪慧机敏

“18年来,我把苏绣的‘精细雅洁’融入唐卡艺术,不断地探索刺绣语言和表现对象的完美结合,让神秘多姿的唐卡艺术也带上了些许江南风情。”蔡梅英说。

“苏绣+国际”,则是第十一届刺绣艺术节为人们讲述的一场“江南与世界相遇”的故事。开幕式上,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款由中法艺术家联袂创作的屏风,中国的“写意”与法国的“抽象”跨越时空相逢,让现场观众对苏绣“艺术生活化”的未来充满向往。

江南一绣长期从事刺绣艺术美学,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掘独特的刺绣题材,将摄影作品与刺绣艺术相结合,博采众长,逐步形成独特的苏绣艺术风格。独创了“八工针法”,其针法灵动活泼,色彩丰富饱满,明暗对比强烈,蕴含着多动的三维空间,富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今日的苏绣正如苏州女子一样,在内敛、含蓄、温和、精致的底蕴中积聚出一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以刚柔相济、精细雅致为表征的新文化能力,将中国古老文化和民族风情焕然一新展示于世界文化舞台。

吴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吴地民众的开拓勤奋、聪慧机敏,是吴地民众的发奋努力和不懈进取,以人的努力使环境变好变美,达到天人合一。泰伯、仲雍“奔吴”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与泛滥无羁的水害作顽强斗争,梳理河道,开凿河道,治理水患,开发水利,提高耕作水平。之后,伍子胥受命吴王建苏州城,首先考虑的是避水之害、得水之利的问题,充分利用苏州的已有地利,挖河开渠,全面治水,治水建城是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泰伯、伍子胥的开拓勤奋、聪慧机敏精神,成为一个优良的文化精神基因,遗传给吴地民众。

同时,稻作文化的基因决定了吴地民众勤奋、睿智、机敏、灵动的特点,也赋予了吴地民众创造和创新、艰苦劳作奉献的精神。吴地民众把工作和劳动当作生活的最重要心思和内容是极为自然的,也是基本的、不会轻易改变的生活态度。

(四)尚德崇文、尊才尊师

老师牟志红也是十几岁就学起了刺绣,是沈寿大弟子金静芬的关门弟子,沈寿的第三代传承人,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牟志红擅长绣制人物、花鸟和大型风景作品,曾代表苏州刺绣研究所去欧洲,去日本巡回表演讲学。

之后,姚惠芬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虚实乱针绣创始人任嘒閒先生,任嘒閒是沈寿第四代传人。

更有新时代的新学习模式——

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进行了合作,绣庄成为该校艺术学院的一个培训基地,广大绣娘在助力艺术学院同学实践的同时,可以向艺术学院学生学习,提升艺术修养。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为传统手工艺产业与高校智力协作提供了样板和经验。

尚德崇文构成了吴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内涵。敬重道德,表现出吴地以德化民、以德治域、以德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德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尊才尊师,反映了吴地人民重教育、重科技、重创新、重发展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吴地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兴盛,为国家培育出了大批的栋梁之才。

吴文化极为重视师道教化,从来都是极为重视人才的培育的,对人才地不分南北,向来视为同乡,善用善待,团结共进,从不排斥,从不歧视,在吴地劳动创造生活的文化氛围中,尊重智者,尊重人才,蔚为风气。由此吸引了大批人才到吴地创业发展,为吴地自身经济文化的可持续、高速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动力支持。

(五)崇尚实业、诚信守份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被誉为“中国刺绣之乡”。这里是苏绣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在镇湖2万常住人口中,绣娘有8000多人,还有5000多人从事刺绣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庞大的刺绣从业人员规模以及配线、制框、物流等完备产业链的形成,使镇湖逐渐聚集起一个刺绣产业集群。

高新区本着“生态、科技、人文”的理念,大力倡导“经济、文化双面绣”,非常重视刺绣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高新区还帮助镇湖绣娘成立了刺绣协会,制定镇湖刺绣行业的质量标准和行业管理标准。

崇尚实业、诚信守份。专注、敬业,脚踏实地、决不心有旁鹜地干好一件事,这就是吴文化工商精神、苏商精神的突出体现。明清时期,苏商在苏州、松江及周边地区脚踏实地推进纺织工业,形成中国的纺织中心,而近代吴文化地域“衣被天下,万户机声”的家庭手工业,更是为吴地手工业、制造业打下了广泛社会文化基础。镇湖的绣娘大军,镇湖的举镇皆绣,是这种精神的历史骨血延续和增强。近代苏商领军人物几乎无一不是以家庭手工制造业“棉布”为基础而“做大做强”的。

张謇说:“人可以穷,可以死,不可无良;国可以弱,可以小,不可无信。无良,不人,无信,不国。”荣德生说:“经营事业,信用第一。”崇尚实业、诚信守份,埋头做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改革开放后吴文化区域民营经济的高处腾飞,更是将传统积淀的制造业实业传统和胸怀天下、经世致用的工商精神发扬光大,传承和发展着苏商文化精神,继续有效保持并推进吴文化崇尚实业、诚信守份的文化特性。

(六)脚踏实地,稳健务实

镇湖,让苏州刺绣薪火相传。这条街上的每一家绣庄,这个小镇的每一位绣娘,差不多都是家族、家庭刺绣手艺的传承。母女相传、婆媳相承、姑嫂结对、姊妹同绣……一代一代绵延千年、衍生百年。

镇湖刺绣一条街的开街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镇湖刺绣的发展正是一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让镇湖刺绣持续发展,展翅飞翔。

这就是脚踏实地,稳健务实。

这种精神,让苏州文化、苏商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也因此而走出了一批批世界级的大师,包括一批批绣娘,她们生动演绎了伟大寓于平凡、崇高来自民间。

诞生在吴文化中心的以洞庭商帮为代表的苏商文化气质,最突出的就是务实,水之柔是坚实,脚踏实地,稳健务实。

自古至今,苏商以稳健务实来经营自己的地盘、来不断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以自己过硬的制造业品牌和商贸信誉来获得民心和拓展市场,来获得商战的一场场胜利,使自己异军突起,稳健推进,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最终能够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成为中国商帮中的姣姣者。也因此,吴文化区域成为全中国的经济中心,成为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七)精细精致、儒雅达观。

470万针绣制开国大典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邹英姿说,绣制《开国大典》并不容易。“画面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以及背后的各界代表,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不仅要绣出外表形象,还要绣出独特神韵,这对刺绣工艺是很大的考验。”为此,邹英姿运用她首创的“滴滴绣”技法,让人物形神兼备。特别是伟人的脸庞,饱经风霜亦精神矍铄,“滴滴绣”的针法恰能减轻丝线反光作用,使得人物气质内敛而沉稳。

邹英姿透露,用细腻的针脚展现出如此气势恢宏的场面是非常繁重的工作。当年7月起,她与工作室的绣娘轮番上阵、夜以继日合作赶工,作品长2.09米、高1.3米,共计470多万针,近400余种颜色,历经了70多个日夜,赶在建国70周年前顺利完成。

这是绣娘的创作真实场景,也是吴文化表现在民众集体性格上的特质。吴地作为鱼米之乡、桑茶之地,渔猎、耕作、培育、采摘、喂养和焙制等工作必须按季依时进行、按程序严格精细操作。吴地文化的渊源就是堪称精细的稻作文化。稻米粒粒皆辛苦,从播种到收割,再到碾磨去壳,轧出新米,需要经过几十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天时要求,有技术讲究,必须忙而不乱,忙而有致,必须井然有序、细心精心劳作,不得粗糙马虎。苏商得此文化基因,创造出手工业、制造业一丝不苟、丝丝入扣的精细生产工序和环节,确立了精益求精的基本工作作风。

吴文化在精心精细劳作过程之中积累、绽放的聪明才智,形成的集体性格特质,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吴地水文化的天水合一的秀透性,人水相融的灵秀性,都融合在太湖烟波浩瀚、峰峦叠翠的深秀之中,赋予了江南山水特有的绵绣之秀,丝软之柔,并培育、熔铸出温柔婉约、守静达观、刚柔相济、精细精致、儒雅达观的文化品质。


读完本书,我仿佛在镇湖与绣娘们一起生活工作了很久,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沁人心脾。是的,通过这针针丝丝,通过这一幅幅华彩锦绣,我感觉到对吴文化的感悟、对苏商文化精神的感悟,又有更为明朗深刻的洞悉和力量吸纳。

我认为,镇湖体现的吴文化精神,镇湖表达的那种以洞庭商帮为代表的苏商自古至今的发展轨迹,是十分感人而具有振奋性的。今天,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在开启第二个100年的宏伟发展征程。我觉得本书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当代奋斗创造创新的哲理性启示录,我们应该以镇湖绣娘为代表的苏商苏绣发展为线索,以对吴文化工商文化的深度理解来作新创造价值的进一步弘扬。



(本跋作者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苏商史专委会副会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编辑审核:吴   洛)


文章分类: 文学评论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