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写在大自然文学里的担当

 二维码 66
发表时间:2017-06-30 15:53来源:人民日报

  刘先平用将近40年的行走和创作,试图唤醒悬崖边的人们,唤醒“生态道德”意识,他的新作《追梦珊瑚》让我们不但对珊瑚礁,也对海洋乃至大自然有了新的认识

  从1980年的《云海探奇》到最新出版的《追梦珊瑚》,在“大自然文学”这片文学新天地里,刘先平独领风骚。始于天性,归于责任。2011年至2015年,年逾七旬的刘先平多次到南海和西沙群岛探险、考察,追踪海洋学家皇甫晖团队4年,于去年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追梦珊瑚》,让人既羡慕他强健的体魄、充沛的激情,更感佩他坚强的意志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新作《追梦珊瑚》中,刘先平的目光探向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珊瑚礁”。“银床金屋挂流苏,宝镜玉钗横珊瑚”,直到今天,珊瑚在很多人眼中仅象征着“财富”。在这种认知中读刘先平的《追梦珊瑚》,说是“凛然一惊”毫不为过:“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的顶极系统,犹如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珊瑚礁只占海洋面积的四百分之一,但生物多样性却占海洋的四分之一”,一言以蔽之,如果珊瑚礁出了问题,那将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生活的大灾难。事实上,因为海水污染和掠夺性开采,“珊瑚礁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危机四伏,尤其是我们国家,近岸珊瑚礁已经缩减80%。

  这几乎是所有珍稀生物的命运:因为美,因为珍贵,因为于人有用,而招致贪婪的围剿,陷入覆灭的危境;而人,也在毁灭每一个物种的同时走向深渊。刘先平用将近40年的行走和创作,试图唤醒悬崖边的人们,唤醒“生态道德”意识。《追梦珊瑚》让我们不但对珊瑚礁,也对海洋乃至大自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通常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对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但是刘先平笔下的以皇甫晖为代表的海洋科学家,则是基于自然伦理而不是狭隘的人类利益来对待海洋中的一切生物。她带领团队致力于珊瑚礁生态保护,在航行中、潜水中,很多凶猛的鱼类、有毒的动植物和浮游生物都是威胁,但是他们安之若素,而不是引以为敌,靠经验来回避周旋,而不是与之搏斗。甚至,对那些处于困厄中的凶猛大鱼,他们还要冒着被伤害的危险出手相救。

  “世界上只有一种呼吸,吐纳之间具有惊天动地的神奇。这就是大海的呼吸,它以潮起潮落宣示着生命律动的波澜壮阔……”这群当代科考人身上洋溢着不竭的激情、乐观、好奇,他们享受大海带来的艺术之美和科学之思。他们对“藏宝地”谙熟于心,却替大海保守着秘密。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不会把自己的奉献当作索取回报的资本,他们沉醉于大海的精彩与未知,享受思考和发现的快乐,在执着于海洋生态保护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体在生理和心理、物质和精神上的“生态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和刘先平一样,都是幸福的人,在现代人的精神迷茫中,他们建立起一个人和天地造化之间的适当关系,何其有幸。所以我们看到作者笔下的皇甫晖,没有与海斗、与人斗的疲惫,而处处透着自然的旷达、闲淡,这种自然、健康、和谐的生命状态本身,就是刘先平所呼吁的“生态道德”的内涵之一:人与自然的共荣共生。

  呼吁生态道德的养成,说到底,离不开人对自我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刘先平的价值立足点是“天人合一”。虽然一直关注生态问题,但他从不把人类生活和自然生态置于简单的对立关系中。在《追梦珊瑚》中,当很多国外学者认为被破坏的珊瑚礁不可恢复时,皇甫晖的团队却敢于依据自己的考察和研究,探索实施“封海育珊瑚,植珊瑚造礁”项目,提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所以在刘先平的生态理念中,并不排斥对自然的“人工干预”,人类本身也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精神、人的意志、人的美,都是自然之美、自然之力的有机组成,所以他的理念更具有一种实践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

  刘先平近几年的作品,一边在呈现大自然的力与美,一边热切地呼唤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近年来,“行走”“在场”“非虚构”已经成为越来越显着的文学话语,读者在期待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先平称得上是“先觉者”。现在想来,他当初选择大自然文学,是自然的召唤,也是时代的召唤,新鲜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大自然,富有勇力的探索和冒险,和一个正在迎来新时代的国家气象脉息相合,是那个时期人们精神状态的反映。当时的他没有理论的自觉,却有艺术的直觉,使自己的天性、才华与时代精神形成了默契,发出了大自然文学的“先声”。希望大自然文学所蕴含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深刻的思想力量能够影响社会,唤起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依靠——大自然。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