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用文化建构的方式,架起教育扶贫的桥梁

 二维码 296
发表时间:2017-09-14 23:11作者:王钱军  编辑:王钱军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xnwenxue.com


近日,无意间浏览到人民日报刊发一则标题为:“云南永善2名山里娃赴北京参赛捧回三等奖”的新闻。这标题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顿时间决定认真读完,阅读到第二段时有一个平凡的名字让我为之一动,那就是刘绍清和他相遇网络,结缘文学好几年,多多少少还是了解的,他供职于昭通纪委,一个文学爱好者,文化传播者。

2013年,我与素未谋面的他,开始在网络上有了交流,后来他邀请我加入昭通星火文学会,我随即答应了。两年后,他想在贵州成立分会,我做了分会长,但因种种,我还是没有把这个分会发展起来。记得当时,他还为我出版的诗集《淡黄的温情》写了评论,新闻报道,推荐给了中国网、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国际商报网等。时常鼓励启发我对地方文学进行探索,文化扶贫深入思考,写作。这些都让我记忆犹新。

随后,我打开微信,找到刘绍清,给他说了我看到这个报道后,很振奋人心,他立即给我在新华网、云南网、《昭通日报》等报刊媒体报道的几个链接。同时还有中国廉政监察网发表“文化架通农村到京城的桥——云南省昭通市纪委文化扶贫纪实”的文章,以及他谈到:“作为在纪委工作的我,近一年的时间都在农村扶贫,按照政府安排家家户户动员修房子、发展产业,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可我认为老百姓贫穷的核心根源在文化落后上,所以我在探讨文化扶贫。”的确,扶贫还得切实拔去贫的根源。在农村大量修的房子,几年后半价都卖不出去。单纯的用金钱扶贫和衡量,只能解决眼前,长远考虑上,不可取。如果不重视文化培养,架构文化,真正解决教育扶贫,最终还是越扶越贫。文化和教育,有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但是学校是文化培育的阵地,学校做的只是常规工作而已。有些帮扶工作,学校难以推进。这些现象,更加鼓舞了我对教育扶贫持有尝试的态度

第二天清晨,我打开微信便看到刘绍清主编正策划出版《文化扶贫论:城市与农村文化互动案例剖析》一书,他真诚地邀请我参与讨论,并根据自己在乡村教学中的感触与思考,写一些教育扶贫论。我深知,自己的理解浅显,很多都不到位,甚至会空洞无物,但是主编的盛情难却,我无法推辞,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于是,答应了主编。

2016年,刘绍清主编了《中国地方文学发展道路探索》和《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在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省份都单独召开关于地方文学发展道路探索的研讨会。在主编的邀请下,我也胡乱写了一篇:乌蒙山最深处的情缘——简析《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有幸入编《中国地方文学发展道路探索》(中国文联出版社)一书,没想到时隔一年,主编又再次申报出版《文化扶贫论:城市与农村文化互动案例剖析》,这样的举动和热心,值得提倡,赞扬。

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坚持标本兼治,抓好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加大教育扶持力度。”扶贫必扶智,治贫必治愚。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单是给老百姓修房子,给钱的问题上,这些小恩小惠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眼前问题但是从长远而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不符合习总书记说的扶贫要治本。但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要切实做到“扶”,扶的主动权在于帮扶对象,而不是各部门占主导地位,要扶智、扶文化、扶教育,发动各职能部门为百姓量身定做扶智、扶文化、扶教育的措施,各职能部门要真心扶用心扶,而不是做样子,学会邀功,胡编乱造,欺上瞒下,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让被扶对象来参与评价。2017年8月底,我和主编的谈话中,他说到:“在驻村期间,为激起当地贫困学子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和反映家乡生产生活状况,从中评选部分优秀文章参与全国青少年中华情•中国梦征文活动,最终许金娥、唐贤奎受邀到北京参加现场总决赛,总决赛中又以优异的成绩分别斩获全国三等奖。”是的,主编爱好文学,有组织各类文学活动的丰富经验,在常规扶贫之余,更加注重孩子的文化培养,希望在孩子的心中早播种下美好的梦想。这是文化架构下,用文学扶贫教育的很好的例证。

其实,对于教书,我没有发言权,只是个门外汉,因为我的专业性质是非师范,但我对文学感兴趣,阴差阳错的走上了教育之路,从事了语文教学工作,而且所带的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做人做事等方面都有一些成绩。还记得,2014年7月份,我手捧毕业证,走上了乡村教师的岗位,这一干就是足足的三年,其间饱尝酸甜苦辣咸。对扶贫教育,多多少少有点思考和想法。

一、注重和改善基础教育环境。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对硬件设施的配备跟上来了,在抓基础教育,解决上学难的同时,大大地改善了基础教育环境,扶持职业培训。但是,软件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比如,男女老师的配备不齐,从事教育工作的男老师越来越少,而女老师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教育出来的孩子在思想、心理、性格等方面容易极端化,给了基础教育者一个大难题。因此,单向的教育形式有待改变。

二、鼓励全民教育互动。有的学生因穷辍学,对学习培训技术不感兴趣,社会就要转变思想观念,按照习主席提出的可以成立乡村助学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对因家庭情况上不起学,又很想接受教育的孩子实行资助,对品学兼优的孩子实行奖励制度。融入社会各界各团体,形成“一一互帮互助”形式,减少辍学情况。政府部门带头走进第一线,带领闲赋在家有劳动能力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开展技能培训,学习技术,做好推荐就业指导,有效减轻农村家庭负担,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三、多彩活动开拓学生视野。主编带领两个山里娃去京比赛,在京参赛期间还游览了长城故宫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走访了中国最高学府,体会梦想的真谛,刻苦学习。2017年4月初,带领了本校20余名学生参加贵州民族报小记者活动,参观了青岩古镇学习贵州古文化特别是学生亲自动手做布娃娃采访民间艺术家,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最后还要求学生写感受。我在学生的感受中读到了课堂之外的东西,有些体验是课内,教材中无法给予的,需要融入社会,踏进大自然。当学生用文字写出来的感受被《贵州民族报》发表的时候,学生自豪感溢于脸上,难以诉说。无形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也能感染到其他的同学。

四、文学是促进教育扶贫的有力方式。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过:“文学作品就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是的,文学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教育扶贫的有力方式,能激发出写作者的潜能。也符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文艺讲话精神,推进中国文学发展道路。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爱读爱写是我的一大爱好。每当写完一首诗歌,一篇散文,或者是短短千余字的小小说时,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情怀油然而生,感觉与文学之间是忘年之交的对话,你的情爱只有写出来的文字能懂,简直就是畅快。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更明白学生写作文的难处,但当老师把学生作文向全班同学,或者是全校展示,朗读出来的时候,学生顿时会觉得自己的写作价值,找到写作文的归宿感,抛弃所有的烦恼,忘记所有的痛苦。

我根据自己的作文教学感悟,年初写了一篇题为《简谈写好作文的基本妙绝》,有幸被《贵州民族报》刊发,一时之间有了很大的反响,对部分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我教学生涯初期的感悟,很庆幸被认可。同时这篇文章也是一种风向标,指引我作文教学的方向,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于教学,于写作文多少有些许帮助。根据这个风向标,再次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学会写作文,斟酌后予以发表,鼓舞了众多的学生参与写作,热爱写作。有学生的诗歌散文相继发表,让他们积极参加征文比赛。社会也应更多的提供平台,让学生自由写作,除了评出等级奖项外,更应以鼓励为主,最终以文带动学习气氛,增加文化知识,促进教育扶贫。

都说诗人是感性的,对于我这样的初学写作者,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是存在诸多感性之处,但是当我写下上述这些浅薄的感悟时,加上有我的思考,我更坚信我的脑海里也有更多的理性认识,我通过对文化扶贫的浅显认识,大谈教育扶贫的种种,虽有不当,但,是为抛砖引玉。


作者简介:

王钱军,笔名浅页。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贵阳。著有诗集《淡黄的温情》。



文章分类: 文学评论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