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家园·妈陇胯屯

 二维码 337
发表时间:2017-01-20 09:53

  

  文/施 昱


  水城县境内的古遗迹很多,文化内涵耐人寻味。

  水城县木果乡三岔河段、狗跳桥下游的妈陇胯屯、木城、磨石窝苗寨、木城渡口是很有文化积淀,都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古遗迹。现在渡口上游的大河已架好铁索桥,方便过往行人,供人休闲游玩。铁索桥底下有20多米深的河谷,滔滔河水振耳发馈、令过桥者胆战心惊。河谷两岸风光旖旎,苗族风情浓郁,小花苗的二月十五跳花节,自发形成,风格自成一体,周边各民族与之交融发展。春天到了,河谷内桃树、李树、苹果、杏子等经济林木连片花开,香飘满谷,农人辛勤耕耘,情融峡谷,犹如一处世外桃源。

  木城土地肥沃,风景优美,民风纯朴,竹林茂盛,瓜果飘香……木城渡口之所以叫了几百年,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文化积淀的。木城是清朝水城厅建城时选址之一(待考),清朝水城厅建城时有按五行建城之说:即金(金属也、老鹰山、观音山产铅锌、铜、银,从出土的一些内部文物、城邑旧址看,有一文物考古工作者说是东朱提郡之城墙也,代考);木(木城,有盘龙、杨梅选址地);水(水城、又因水西之底水而名);火(火城有盘县火铺之说)、土(有盘县土城之说)。木果三岔河段的木城,从南向北,北依着山,大山从南至东环抱过右侧,一水从左前方环城门而过,形成护城河环绕木城及木城周边广袤的肥沃土地。渡口正好处在木城的正前方,明末和清朝,设置有岗亭哨卡,护卫渡口,接送行人,甚至还有汛兵把守,接送官盐,土目之兵汛、土司头领及其军队坐骑,行过渡口,拾级而上,没入城前茂密的森林中,关上城堡大门,商讨大事、安抚百姓、过着半隐半居的世外桃源生活,人民生活比较殷实。此时的木城渡口,如一位守护城池的忠实将军,护卫行人,守护城中的百姓与土司官兵,风雨经年,渡口依旧,桃李花盛开,一茬一茬,栉风沐雨……渡口依然在蚕豆、豌豆的默然生长、春花秋实中,走过它摆渡的岁月,风雨如归,依然风来雨去……

  其实让人们不要忽视的,是木城前眺的悠悠古屯——妈陇胯屯。

  她是明清时贵州宣慰使安坤的管辖属地,是土司安域臣扎营,平苗变的着名屯堡,也许,木城设于妈陇胯的下面,也有着特殊的背景吧!要不木城北(前)临滔滔大河,东面是有名的轰隆岩洞和轰隆峡谷,有“一夫当关,万户莫开”的险要位置。峡谷中的峭壁中,有一条长1.5公里的石级官道,跨过三岔河,一直通向妈陇胯古屯的中心地段,与之一脉相通,遥相呼应。笔者深入轰隆岩洞采访时,在当地年事已高的长者的解说中:我似乎明白了,妈陇胯屯、渡口、木城、轰隆岩洞、峡谷、狮子山、大香樟树、苗营丫口不是独立的处所,也许他们是有机连系在一起的——似想,清朝时,连水城通判、大定府知府都特别关注的妈陇胯屯,难道只是一碟小菜弃之底水(今水城和钟山)吗?要这样想,我们真的对不起这片特殊的土地了,对不起这段如今依然让人敬畏的水西(含水城和钟山)历史了。

  从以勒河古石拱桥的南侧穿坝而下,顺河而入狗跳桥峡谷后,沿石级驿道穿进木城腹心后,你可作暂短的休憩,品尝你适宜的水果、沿河观景,摆渡三岔河渡口后,又从峡谷中的古驿道,一路插进妈陇胯屯的地盘——轰隆峡谷及哄隆岩洞如它的前置哨卡,坐于洞门口,峡谷中景况,行人往来、商贾过往、军事活动全收眼底,只要一声口哨,对面大屯前的狮子山口,亭亭如盖的大香樟树上的哨兵,一声牛角号,屯上的土司头领,早已在妈陇胯屯上的营丫口设下伏兵,待来敌进入口袋,这样看来,他们根本就不是简单的几个地名了,他们是妈陇胯屯与周边营卡的有机联系和必要设置。史书记载:“水城厅之常平里在厅治之北,离城二十里……塘曰者倮岭,曰鬃箐,曰扒瓦胯,曰马(妈)陇。多崇峦层峰,深沟幽涧焉。”这一记载中,就已清晰描绘至今仍被人们叫得响当当的两处地名——扒瓦、马(妈)陇。所以木城、马(妈)陇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传承历史的。明清时的常平里的妈陇胯屯,四面环山、一水护卫,屯上崇山峻岭、箐深林茂。故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苗族起义时,屯上百姓在土司安域臣的带领下,凭借险要的妈陇胯屯据守,自守而未受兵燹、苗变之灾。为有此险要地势,边有屯上之匪贼也常出入于荆榛林丛,以肆抢掠,清时之杠匪难以训服,常扰百姓。然域臣据屯拒苗时,却不是真正想平息战乱,一心为民也,他素拥兵自卫,自负为屯上八大杠匪之首,乘乱自封为“罗甸国王”,以其势首先与苗首仙姑有约,苗变之首自退米箩。所以安域臣捡了便宜,向水城通判陈昌言索要功钱三千赏金。未能如愿后,他恃功抽厘、争各土目地、抢客商货、私设刑堂,威逼乌撒(今威宁)城,通文武官杀武举。后引来杀身之祸,盖因其飞扬跋扈,特功不驯,原因起于妈陇胯屯。

  今天,妈陇胯屯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连公路已横贯南北,已提级为县级柏油马路,屯上回通八达,早改古时封闭、石林丛生的大山面貌,政府已修建了崭新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四个,昔日妈陇土目之后裔已是书香门第,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家乡领头雁了,善乎?哀乎?历史已经过去!

  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建设自己更加美好的家园吧!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