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陈履安 || 自强不息的颂歌

 二维码 1198
发表时间:2017-01-20 16:56作者:陈履安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xnwenxue.com

  

自强不息的颂歌

  --读王如柏先生《我从白丁走来》

  文/陈履安


  2013年清明节前,好友钱延昌先生把王如柏先生的一些诗、文、书法作品寄给我分享。读后令我惊叹不已,王老的诗品、文品、书品、人品深深地感染了我。

  清明节刚过,又收到王如柏先生寄来生平传记文学《我从白丁走来》。棒着先生题签赠送的新书,迫不及待地翻读起来。好久不读长篇的文学作品了,一读这本书,竟然把我震惊了、倾倒了,感动得爱不释手;几天来,读书,入情、入境、入心;联想、感动、感想、感悟。思绪翩翩,简直是夜不能寐了。如今这样的好书,太难得了!

  一

  《我从白丁走来》是一部自传体纪实传记文学着作,是王如柏先生80年奋进人生的精彩总结。作者与传主融为一体,作品与人品融为一体。作者以他80年勤奋学习的深厚积累和智慧才情,实事求是地展现他艰难曲折、悲欢离合的风雨人生;满怀激情,诗文交织,表达他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通过他的成长经历,展现出那个与他水乳交融、悲喜交织的时代,以及这位成功老人的风采。

  80年的勤奋学习,80年的不断求索,80年的积极进取,80年的社会实践,80年的丰厚阅历,练造了他为人非同凡人,为文非同凡响。

  70多年前,一个十二岁的聪慧牧童,从云南、贵州、四川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一个叫玻璃坳的小街走出来,虽然没有进过学堂,但是随着时代大潮的涌动,翻腾沉浮,天才加勤奋,在苦寒的磨砺下,竟然奇迹般地为社会、为他人、也为自己做出了丰厚的业绩。成了诗人、作家、企业家、学者、文化活动家、书画编辑家等等。而且是优秀的、出类拔萃的、一流的,显然具有传奇的色彩!在自我纪念80岁生日的时候,给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奉献了最贵重的礼物--《我从白丁走来》,给后代留下了一个“人”的楷模与丰碑,还给自己多彩的人生增加了绚丽夺目的光彩。

  读他文采飞杨、意蕴深厚的书,体味他的鲜活生动、真实踏实的阳光人生,分享他追梦圆梦的幸福,真正印证了耳熟目详的这句名联:

  “宝剑锋从磨砺也,梅花香自苦寒来”。

  也证实了贝多芬的名言:“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与富有”。

  二

  他在传记中说:“天底下没有我的一个同学,可天底下有我无数的老师。”就凭“一个学字随身带,顶风冒雨走天涯”。在当学徒、做杂工、搞统计、办企业、建学校、作诗词、编书画集、写传记等的人生道路上,王如柏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好老师、好朋友,他虚心学习、认真做事、主动积极,不仅把事情做好,而且做得很出色,还尽心尽力帮助他人。他有志向、有梦想,但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笃志力行。把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把人生的价值与社会的需要最好地结合起来了。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作为业余诗人、书法家、作家,不仅在全国的大赛上屡屡夺冠,而且经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诗词专着有:《寸草心》、《金秋赋》、《夕照行》;出版诗词书法合集有:《诗词书法集》、《游历诗书剪影》、《平凡与丰碑》、《四海飞鸿》、《王如柏七律诗书话》等等。书法作品美化了千家居室和诸多的名胜古迹、公园景点、楼堂馆所,传承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表了不少经济方面的学术论文,并结集内部编印出版了《经济论文集》。被破格从一个无文凭、无职称的干部评为高级经济师。同时,策划、主编了十多部六盘水市的诗书画摄影集。被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十佳文艺家荣誉称号。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先后主持工作,把毕节地区两个濒临倒闭的国营工厂--水泥厂和造纸厂起死回生,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几千万元的利税;80年代中至90年代,把六盘水市经济开发总公司办得红红火火,还创办了六盘水市经济管理职业学校,培育了1000多名学有专长的人才。每一个工作都十分出色,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的奖励。在创造了财富、培养了人才、传播了经验的同时,王如柏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先后获得国家领导人和十多位社会名流对他题词、题诗鼓励。全国还有上百位书法名家书写他的诗词回赠。

  满80岁的2008年,创作了自传体的纪实文学专着《我从白丁走来》,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王老写这部书,着书不为稻梁谋,不为功名不为利,不趋时尚不趋同。他全身心地投入,他动情地说:“我不愿意去写那些逢场应酬的套话,缺乏生活气息的空话,违背心愿的假话,排遣闲情逸趣的俗话,也不使用那些生涩古奥的典故。既然我和我的祖国、故土一样多灾多难,我就要发‘心血融诗浇故土,文章和泪补金瓯’。尽可能让我的诗发表以后,能在壮国魂、振精神、育情操、树美德等方面对人们多少有些益处。”他写这本传记也是如些。他倾尽才智、发挥特长、展现风采;他尽心、动情、精益求精,力图使这本书是既格调高雅,又通信流畅,雅俗共赏。

  真人真事真情的主基调,朴实无华的故事摆谈,高屋建瓴的是非评述,纵情放声的诉说唱和,娴熟的语言技巧与传统诗歌、民歌的完美结合,简直是说、唱、评、淡并茂,给读者献上了入情入理、趣味横生、脍炙人口、回味无穷的精神大餐。

  三

  “满腔桑梓爱,化作杜鹃红”。如柏先生的成长历程,从始至终贯穿着一个“爱”字,爱祖国、爱家乡、爱故土、爱亲人。大爱如同向日葵,求学好似蝶恋花,赤子回报尽心尽力,演绎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王如柏是属龙的戊辰年出生,所以他的小名叫小龙,虽然因为家庭的突然变故,丧失了上学的机会,但是有良好的家庭教养,童年打下了好的自学基础。大哥是私塾学堂的教书先生,追求进步的青年,志向高远的诗人。常常背着、抱着小龙,小龙跟前追后,听故事、背诗歌、学道理。父亲走南闯北、知书达理,是说善书、讲故事的老手;母亲《增广贤文》等书中的名言锦语随口便来;大姐也是读了五年私塾的知识女子。而且小龙家乡虽坐落在莽莽的大山中,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野蛮和蒙昧。读这本书使我耳目一新,改变了我的陈见。在他的笔下,原来乌蒙高原的云贵山乡,和我的家乡--中国腹地的楚文化中心--湖北武汉之东30公里的鱼米之乡(黄冈、武汉之交)十分相似。一样的诗书传承,一样的孝友传家,一样的信奉因果报应,一样的修桥补路,一样的积善抑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一脉相承,淳正和谐的民风民俗,和善朴实的乡规乡情,美丽的山村画面,浓郁的乡土气息,丰富的乡村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表现得生机盎然。那里简直是民歌民谣的山乡:红白喜事都有歌,逢年过节请先生讲圣谕(俗称说善书),生产劳动有号歌,放牛娃儿比山歌,学生课本大都是些韵文书,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聪明伶俐的小龙虽然还未到上学年龄,身处在这样的家庭里、这样的故乡里耳濡目染,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朴实道理,小脑袋里装进了许多文化素材,练就了能说会道、唱歌作诗的基本功。

  因此,刚刚走出大山的小龙,十分自信。由于他的聪颖、勤快、诚实、热情、活泼,在他的人生中遇到了许许多多良师益友,除了恩重如山的大哥而外,女掌柜、陈教官、张耀龙等等,这些人不仅教他知识技能,而且爱他、喜欢他,还帮助他,也给他树立了做人为学的榜样。而青少年的王小龙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学习是轻松的、自觉的、积极的、勤奋的。正是学习不厌、学有所乐。

  及至壮年,王如柏历尽人间世态炎凉,赏尽人情世味,在身处逆境的九年中,没有工作,他却把逆境当机会,如饥似渴的学习,一头扎进故纸堆里,在二十四史中去巡游、在经济理论中去探索、在古典诗词中去感语、在魏碑汉简中去研磨。九年下来,积累了一大笔知识财富。他获得了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下的许多真善美的东西,等于是天天与名师大家见面,从而写下了三十多本的读书笔记。他的诗句“汗透千层纸,血干三寸心”是九年中苦苦求索的写照。他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学到了有用的经济学,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如他诗评封建帝王的诗句:“一句荒唐话,九州血泪冤。天下多少生死恨,都在君王一笑间”是多么精辟呀!

  《我从白丁走来》通过真人真事真情的描述,树立了“卑贱者”的人格尊严,歌颂了普通劳动者的高尚,也表现出他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格魅力。书中大量的笔墨,描述和抒发了人间真情:父子、母子的亲情写得尤其感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的母爱。书中父亲送子到毕节县城当学徒一节尤其动情,不比朱自清的《背影》逊色。兄弟的手足之情,亦兄亦师的大哥与三弟之间的深情表达,用了整整一章,千里寻大哥的艰难曲折,沾益的十年重逢,令人荡气回肠!

  爱情的描写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在《我从白丁走来》里,写了与他有恋爱之情的四位女子。有亦师亦姐亦恋的伍淑芬;有伍淑芬临终托付的“东邻女”、结发之妻张四妹;有在大哥所办补习班邂逅的同学--“天真无邪、勤奋好学、行若飞燕、语如娇莺”的营长千金倪媛媛;还有天作之合、黄昏恋的妻子鄢文昆。对于没有姻缘只有情缘的伍淑芬、倪媛媛,彼此之间的情谊写得尤其细腻,诗书交映,情深意厚,令人叹惋。

  同事、朋友、长辈、下级的友情在书中随处可见,如一群儿时的牧童朋友,当学徒时的聂二爷、陈奶奶、伍君,千里寻兄的向导吴三三,棋友、地下党员张耀龙,一同参加革命的进步青年孙、伍、许三个知已,四清下台、文革挨整、跳楼致残的老支书,造纸厂里的“三打”工人小罗、车间主任、副厂长等等,都有非常真善美的友情描述。其中一群牧童朋友拦路送小龙的一段,以及“放鹰”的一段,都堪称经典,可以作为儿童启蒙时代培养真善美的好教材。

  对“瞎胡整”年代农民、农村干部、知识分子、机关干部、走资派等的痛苦、恐惧、困惑、无奈、怅惘都作了如实的表达与刻骨铭心的倾诉;对一些极左运动中的违反常识、常理的荒唐愚蠢说法与做法,及其严重后果作了痛心的陈述与批驳。对邓小平拨乱反正的治国方略给予了热情的讴歌。表现出作家的道德良知、匹夫之志和历史担当。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彰显了文学“成为当代社会呼吸”、“传达社会的痛苦与恐惧”(索尔仁尼琴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

  四

  《我从白丁走来》是独立文坛的传记文学的佳作。这样多彩的人生,这样多彩的人写的自传体传记,真是一部难得的奇书;她是大时代的产儿,她是一部史诗,填补了这一时代崎岖道路上的自强者传记文学的空白。她是一部极小概率的罕见之作,她是天时地利人和、多因素、多条件聚焦的光彩夺目、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画卷;因而,她必然会是一部传世之作。为我们、为后代树立了为人的楷模,自强不息者的丰碑。

  传主与作家的融合,诗人与作家的一体,植根于乌蒙高原的乡土。传主、作家王如柏,不是培养出来的,他是在这大时代的特殊环境里,自生自长自强拼搏成长出来的。他是扎根高原的崖柏、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他的诗歌和文章像乌蒙高愿原一样大气磅礴。你看他的诗《黄河颂》:

  华夏惊涛万古流,丰功浩劫各春秋,

  来时许下雪山愿,不到汪洋誓不休!

  由此可见他的豪情壮志是“不到汪洋誓不休”的。一个没有进过学堂的人,靠自己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有如此闪光的人生,如此的豪迈的志向,如此丰厚的积累,如此巨大的业绩,如此的文学才情,如此永葆青春的梦想,如此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丰厚的文化传承、芬芳的乡土文化、不懈的真善美追求、人生的七味(喜怒哀乐悲恐惊)体验,用诗情画意般地、杜鹃啼血般的表达出来,那份执着,那份倾情,那份精艺求精,那份千锤百炼,读来真是叫人叹为观止!

  2010年《我从白丁走来》获得了“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传记文学一等奖。这本书,将在策励青年、鼓舞老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如柏和他的传记,已经不全属于他个人,他是一笔社会财富。 她属于乌蒙高原,属于云贵川,属于贵州,属于中国,属于人民,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为了提高这本书的影响力和激励读者的作用,笔者建议书名改为《王如柏自传--我从白丁走来》或者《劲草春秋--我从白丁走来》。

  晚年的王如柏先生无所牵挂,乐观潇洒,把对社会做奉献驾驭得进退自如,把生活安排得幸福美满。而且,耄耋之年,仍然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获取新知,不断思考感悟,不断创新着述。他的梦圆了,又有新的见地、新的思考、新的梦想。他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模范。祝愿王如柏先生健康长寿!

  希望更多人阅读《我从白丁走来》,从中你一定会得到许多许多!


  注:本文作者陈履安先生,现年71岁,是中国九三学社社员、贵州地质矿产中心实验研究员、贵州文史馆馆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一生著作甚丰,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奖项。


文章分类: 文学评论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