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赵开舟 || 熠熠生辉的布依族舞蹈“铁链械”

 二维码 10479
发表时间:2020-03-09 12:36作者:赵开舟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贵州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那些山野间灵动的身影时时让人心绪飞扬。居住在原花溪区湖潮布依族苗族乡现贵安新区湖潮新民、杨梅、寅贡等寨的布依族人家流传着一个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铁链械”,这个舞蹈是布依族舞蹈的精华。

“铁链械”因一种兵器而得名。善武的布依人双手转动用铁链连接的两颗木棍,是木棍在头上、肩上、腰间、胯下、背上或左右两侧,或正面等部位飞舞转动。舞蹈的动作“雪花盖顶”、“颈上飞花”、“苏秦背剑”、“黄龙缠身”、“背上飞龙”、“鱼跃龙门”等,从名字上看有一股豪侠之气。

湖潮一带至今任然流传着一个与此舞蹈有关的英雄故事:南宋时,江西一位农民首领徐良为抗苛捐杂税,率众起义。因缺少兵器,徐良用两段长80—90厘米的优质木材,一铁链连接制成兵器,就像今天的双节棍。起义军都来自农村,此兵器又像用来粮食脱粒的连械因此得名“铁链械”。

消息传至朝廷,皇帝派王玉连带兵镇压。官兵被徐良率领导义军用铁链械等兵器打得丢盔弃甲,义军大胜。后来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起义失败后,朝廷下旨将徐良等义军头目押解并流放到贵州湖潮一带。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王玉连亲眼目睹义军首领徐良的聪明才干,久而久之,他们成了好友,共同定居于湖潮,这门武艺渐渐在当地流传开来,一直传到今天。

王玉连、徐良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将他们的故事编成地戏演唱,这出地戏就取名为“王玉连”,而在演出地戏前必须先表演“铁链械”后方可跳地戏,一直延续至今。

据杨梅、寅贡班、韦姓布依族族谱记载,寅贡寨唱地戏在清代中晚期为鼎盛。表演“铁链械”者均为班、韦氏族中艺伎高强大男性担任;民国早期有班世华继承,后来班世华传授给韦明桥,班士坤,“‘文化大革命’时期,地戏被当成“四旧”废除。1978年后,当地恢复了地戏“王玉连”的演出。在地戏“王玉连”被打入冷宫的数十年间中,围绕“王玉连”的保护,发生过一些故事,当地一位名叫韦明桥的老人还对此记忆犹新:“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一队红卫兵来到寅贡,勒令我们几个老人把地戏唱本和脸子(面具)交出来,否则当反革命论处。我们说,那些东西早已烧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他们不依不饶,到处翻箱倒柜,一无所获。其实,这些宝贝我们早已深藏地里,谁也不知、谁也不晓,要不是我们几个多了一个心眼,这部地戏唱本和几十面古老的脸子就毁喽。生活在大山之中的村民以他们质朴的情怀包容着一脉相承的传统与文化。

地戏“王玉连”恢复后,韦明桥老人将“铁链械”表演技法传授给了陈新祥。陈新祥是当地新民小学的老师,他又将“铁链械”的表演技法传给学生,学生升学到湖潮中学后,又将舞蹈带到湖潮中学。2004年,湖潮中学将传统舞蹈“铁链械”引进课堂,使之得以薪火相传,不仅男生表演,女同学也踊跃参与,经过四年的传承,2008年原湖潮中学现改名贵安民族中学,经体育教师朱兴林不断研究,在原有铁链械舞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现代舞元素,并将原来的10余个动作增加到现有的30余个,参加表演的队员由原来的10余名增加到现在的80余名,现在表演起来,不仅动作更加精彩,气势也更加恢宏。结束了只有男生才能表演“铁链械”的历史。

1986810,“铁链械”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优秀表演奖。2006年,省人民政府将“铁链械”公布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积淀和升华,舞蹈“铁链械”依然雄浑有力,与和它息息相关的布依历史文化一同熠熠生辉。近年来农历正月14,贵安新区民族中学、贵安湖潮寅贡寨的地戏表,铁链械再次展现辉煌。


  作者:赵开舟,贵安新区布依学会顾问、常务副会长,花溪区布依学会副会长,中共花溪区委宣传部。

 

编辑:罗仕明 审核:吉庆菊)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