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刻道

 二维码 7485
发表时间:2018-08-30 22:36来源:新浪文化


刻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石光明


石光明,男,苗族,1941年生,2010年去世,贵州施秉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道代表性传承人。苗族《刻道》即“刻木”,汉语称为“苗族开亲歌”,是苗族酒歌的一种。演唱者在歌唱时手持圆形竹木棒,其上刻画有歌唱的主要内容,故得此称谓。苗族《刻道》是由五言体组诗的形式构成,它叙述了苗族古老的婚姻习俗,对研究苗族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石光明是当地著名歌师吴朝贵的传人,30岁时便能把苗族《刻道》歌倒背如流,是当地最有名望的歌师之一。附近的歌手几乎都曾随他学习《刻道》。除了《刻道》,他还会演唱《姊妹歌》《年歌》《择日歌》等酒歌。随着时间的流逝,苗族的婚姻习俗已经部分地被现代生活方式同化,50岁以下会唱苗族《刻道》的人已经很少,有的村寨甚至出现断代的局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光明就参加了由施秉县文化馆组织的全县民间艺人座谈会与苗族民间文学抢救会,积极关注并致力于苗族《刻道》的传承与发展。他的代表作品有:苗族《刻道》《豆组歌》《年歌》《择日歌》等。



刻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吴治光


男,苗族,1946年生,贵州施秉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道代表性传承人。吴治光师从本寨歌师,是当地苗族《刻道》的第九代传人。他不仅演唱技艺出众,会演唱包括《刻道》在内的十二酒歌,而且对《刻道》的传承工作十分积极热心,始终坚持传艺,授徒人数众多。施秉县申报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道的部分资料,就是由吴治光整理提供的。海内外多家电视台录制播放了吴治光演唱的《刻道》,对弘扬苗族文化、传播《刻道》技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吴治光主要代表作品有:苗族《刻道》《年歌》《择日歌》《叙酒歌》等。





苗族“刻道”即“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的一个山坡洼地里。“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刻木记事符号。它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非遗中国:刻道

刻道歌棒


据清乾隆《镇远府志》记载,苗族“俗无文字,交质用竹木刻数寸,名为‘刻木‘”。婚嫁则“姑之女定为舅媳。倘无子,必重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否则终身不得嫁或招少年往来”。《贵州志略》亦有苗族“刻木示信,犹存古风”的记载。《苗族开亲歌》产生于苗族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虽然有关于民族迁徙、图腾崇拜等方面的内容,但与那些反映创世、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的古歌古词神话不同。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舅权制下的婚姻状况,被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称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非遗中国:刻道

刻道


《刻道》是苗族古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酒歌,有一万多行的歌词,是当地苗族歌师最喜爱的传统酒歌之一。同时,也是黄平、镇远、凯里、兴仁、安龙、贞丰、翁安、福泉等县市苗族群众开亲时演唱的一路民歌。这根古老神秘的苗族歌棒,一般以圆和方型为主,三面刻有符号,每面均为九格,计二十七格,每格以横、竖、叉等符号,组成苗族“刻道”歌各段的主要内容,它是苗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和演变而形成的,其间吸收了其他民族优秀的民歌精华,形成了苗族诗歌独具的特色和风格。古歌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和性格的刻画,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非遗中国:刻道

“刻道”演唱场面


《刻道》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苗族婚姻叙事长诗,更是一部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苗族古籍,它不仅取得了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在苗族的起源和迁徙、图腾崇拜、数学知识、语言学等方面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非遗中国:刻道

刻道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