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王华 || 讲好新时代贵州故事——贵州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简评

 二维码 12594
发表时间:2020-12-13 12:30作者:王华来源:贵州文艺评论网址:https://www.xnwenxue.com/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志业宗旨,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宣誓,“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这场战斗中,贵州作家没有缺席,他们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创作了许多与贵州人民密切相关的报告文学作品,体现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担当。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贵州广大人民在党和政府强有力地领导下力争脱贫攻坚的心路历程,诠释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英雄事迹,从而反映出全国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和美丽诗篇。这些作品以全新的文学经验和有效的文学书写,丰富了当代贵州报告文学和中国报告文学史的内存。总体来说,这些作品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主题性创作工程

   新时代报告文学对于扶贫脱贫现实生活的介入,首先得力于文学组织工作上的有力推动。近年来,省作协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生活,鼓励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采访,先后推出了《新时代县委书记的楷模——姜仕坤》《海雀,海雀》《迎香记》《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看万山红遍》等报告文学,为脱贫攻坚凝聚精神力量,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2019年,省作协组织王华、肖勤、徐必常等10位作家,采写10位驻村干部,凝聚成《第一书记——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先进群像》一书,充分展示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的卓然风采和心路历程,产生良好反响。2020年,省作协又组织精兵强将采写大型报告文学集《历史的丰碑》(省卷),聚焦省直部门助力脱贫攻坚的旷世实践。9个市州作协也组织作家同时启动《历史的丰碑》(市州卷)的创作工程。

    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以身作则,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连续创作的4部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江山如此多娇》,分别在《人民文学》2018年1期、3期、9期头条和《人民文学》2020年第10期发表。其中,《报得三春晖》获“弄潮杯”人民文学年度奖非虚构奖,《看万山红遍》被《新华文摘》2018年第四期全文转载,《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被改编成34集电视连续剧于2020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在优酷视频、腾讯视频、芒果TV、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播出,这些作品为全省脱贫攻坚主题创作作了示范;省作协副主席王华深入海雀展开调研、采访,以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为描述中心,描绘了他如何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如何改变生态环境,如何使海雀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海雀,海雀》,该作品于2020年8月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文旅新闻部主任、贵州日报《27°黔地标》文化周刊主任李缨策划的“新黔边行”栏目刊发了由《贵州日报》记者彭芳蓉历时5个多月采写的108篇报告文学作品反映出贵州脱贫攻坚的新气象,正如李缨在《策划人语》中写道:“这是一次行走黔边大地的旅行,这是一次向前辈致敬的旅行,这是一次抒写脱贫攻坚画卷的旅行,这是一次记录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旅行!”

   贵州老中青三代作家以不尽相同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为读者描写出脱贫攻坚的艰难和精彩,描绘出移步换景的贵州山乡巨变图,由此汇成声势浩大的贵州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写作热潮。

    二、丰富的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应时而作,为时而歌。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没有把脱贫攻坚简单作为一项工程来书写,而是始终关注这一宏大而艰巨的工程中人的存在,将人物作为作品叙事的中心来塑造和表现,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学理念。同时,又克服了写人时容易出现的同质化、平面化问题,让人物形象生动鲜活起来。

    戴时昌的长篇报告文学《姜仕坤》叙写“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县委书记”,作品全无大词、虚词,从人物实际生活中抓取细节,寻找记录足以真实反映人物精神特质的场景和情节。“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了,山上的羊子越来越多了,你这位‘羊司令’的头发却一天天的少了。”朴素的语言、平凡的故事、饱含深情的叙事让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该作品荣获第三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王华的长篇报告文学《海雀,海雀》描写了海雀村的老支书文朝荣率领农民改造石漠化脱贫致富的故事,文中没有华丽词语,但在那种朴实无华的故事和对话描摹中,使得文朝荣的形象生动鲜活起来,让人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叩击心灵的感动;肖勤发表在《人民文学》2019年第5期的报告文学《迎香记》刻画了在“手掌心里种包谷”的恶劣生态环境下,带领村民,劈石抠土,夯土选田,艰苦奋斗12年的何元亮和一位曾经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敢想敢干,带领村民们13年日复一日挖山凿洞,终于在2011年凿通了216米长、能通汽车的出山隧道,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而被称为“当代女愚公”的邓迎香等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该作品荣获第十五届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省作协组织10位本土作家采访创作的《第一书记——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先进群像》中的10位村支书的事迹也是平凡的、日常的,但书中感人的情节却很多,像从湖北来到赤水的乐瑶,驻村两年多,差不多把别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体验到的酸甜苦辣尝了个遍,不光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他分了手,他自己也被一个喝醉酒的村民用书本大的一块石头砸得血肉模糊。50岁的谢佳清为帮助村民种高粱增加收入,甚至求到了离婚,20多年没有来往的前夫那里,还有齐小雯、章峰、张静等等,他们都是为了村民们脱贫,顾大家舍小家,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这些平凡的故事经过作家的深入细致地描摹,让人怦然心动。

    三、显著的时代特征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新时代扶贫脱贫工作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我们阅读这一时期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些时代特征。欧阳黔森的《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讲述革命老区花茂村这个对中国革命史有着特殊意义的小山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如何将红色根基与绿色发展相统一努力奋斗而脱贫,成为了新时代革命老区实现精准脱贫的典范,是作者一贯秉持的反映时代,聚焦现实的创作理念的生动体现;戴时昌的《姜仕坤》描绘了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晴隆县前县委书记姜仕坤的奉献精神和纯洁的高贵品格,讴歌以姜仕坤为代表的典型的共产党人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王宏甲的《塘约道路》通过对贵州塘约山村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叙述和解剖,将其提升到“塘约道路”的高度加以总结凝练。“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人,而是没有穷人。”“一个村庄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出了多少富翁,而是没有贫困户。”得出“党领导下的农村集体治理体系的有效建设,是去除贫困实现小康的根本保证”这样的重大主题;何建明的《山神》塑造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得主黄大发这位80多岁的当代愚公的感人形象,村民小康生活的来之不易记录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以上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视角,用多彩的笔墨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贵州乡村变迁图。此外,诸如《时代大决战——贵州毕节精准扶贫纪实》《追梦——六盘水市脱贫攻坚报告文学选集》《攻坚路上——遵义政协委员作家踏访扶贫一线走笔》《大扶贫一线手记》《大坝大兴》等都是脱贫攻坚报告文学中的佳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情怀与使命始终鼓舞着贵州作家们。近年来,许多记者、散文作者、小说作家、诗人等纷纷加入报告文学行列,使得贵州报告文学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一些作品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这些作品是一个时代光与影的实录,必将成为贵州脱贫史上弥足珍贵的文学档案。但当前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创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我相信,随着《历史的丰碑——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纪实》为主题的10部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集的深入采访创作,一定还会涌现出更多的展现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


   

    (王 华,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为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等。文字散见于《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宣传》《贵州作家》《文化广角》《香港诗词》等,有诗文被选入《六盘水市2018年度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卷)》等。)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